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處新訊

地質與人文擦出了什麼火花?淺談地質課的環境教育

「人類都會想先自保,而把大自然的權力遺忘了!」

這句話來自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口中,因在老照片中看到壽山亂象而有感而發。

怪手清除私闢休息區

圖1、怪手清除私闢休息區

壽山擁有特殊的珊瑚礁石灰地質,形成了洞穴、峽谷、一線天等特殊景觀,卻也因為這樣的地質,而經歷水泥開採、私闢休息區林立、洞穴中盜採鐘乳石等環境破壞,在地貌上留下了許多難以復原的傷疤。在成立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後,管理單位雖積極拆除私闢休息區,並建立石灰岩洞穴管理系統,但對於人類遊憩行為的控管,若僅憑法律規範,始終難以使人完全信服。若是要培養發自內心愛護山林的國民,環境教育或許是種更柔軟而潛移默化的方式。

因此,一套淺談如何與山林和平共處的地質課程《「鈣」一座山》誕生了。老實說,這套課程確實難產了一陣子,為了因應室內外授課場域調整、配合探洞管理辦法之修正等原因,環教師們不斷開會修正教案與進行試教,終於在今年成功的帶領一批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進行地質主題的戶外教學。

學生在室內課了解壽山主要的岩石類型及其特徵

圖2、學生在室內課了解壽山主要的岩石類型及其特徵

究竟地質課與「人山關係」有何關聯呢?且讓我們品味課程中的亮點,來一場「別有洞天」的旅程!

一、 尋幽探洞 – 探訪洞穴的美麗與哀愁

有人說,探洞既危險又可能破壞洞穴,那為什麼還要帶學生探洞呢?然而,無論是攀岩、爬高山,或是潛水,皆會有人產生這樣的疑慮。但倘若從來沒有與自然產生連結、產生興趣,又怎麼會想要愛護自然呢?

在地質課程中,為了將人類對山林的影響降至最低,環教師帶領學生探索易達性最高的「猩猩洞」,並且在探洞前明確講解入洞安全規範與保育相關相規定。由於此洞穴早在洞穴尚未進行管理時就已遭到嚴重破壞,學生進入洞穴後,可同時欣賞到獨特的鐘乳石構造、閃閃發亮的岩壁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人類在岩壁上刻字(某某到此一遊)、弄斷鐘乳石的破壞痕跡。環教師透過引導,突顯兩者造成的視覺衝擊,不用多說什麼,卻能引發學生複雜的情緒。

學生探索洞穴的樣貌

圖3、學生探索洞穴的樣貌

二、蝙蝠找家 – 保護洞穴也保護洞穴生態系

「洞穴成為了網美打卡熱點,蝙蝠受不了閃光燈了!」

「啊!沒有家的蝙蝠飛啊飛,最後被飢餓的貓頭鷹抓走了!」

學生在本關卡中化身為蝙蝠,體會洞穴被人類破壞,蝙蝠命運多舛的情境。學生沉浸在遊戲中,在跑跳中自然而然了解了保護洞穴對於洞穴生態的重要性。在遊戲結束後,環教師提問怎麼保護蝙蝠?學生紛紛表達了不隨意進洞、洞中不可喧嘩,打閃光燈,不破壞洞穴內部結構等減少干擾的方式。

學生透過遊戲了解蝙蝠遇到的困境

圖4、學生透過遊戲了解蝙蝠遇到的困境

三、永遠的山林 – 反思人與山如何共存

壽山的老照片中,人類的用品玲瑯滿目的堆放在山上的土地,地毯、水桶、地磚、桌椅、垃圾…等等,真是無奇不有!學生在小組討論後發表了自己對於這些人類物品的看法,與對山林的影響。其實很多話不需要由教師直接講授,也沒有標準答案,但透過外在的感受與內在的省思,就可以引導學生建立起對山林的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看壽山老照片後的回饋

圖5、學生看壽山老照片後的回饋

從室內走向室外,從了解壽山的形成過程、壽山地質的特色介紹,再到實地拜訪壽山,體會壽山地景之美,以及壽山所遭遇到的危機,並進而建立與山林的約定。一場看似愉快又活潑的戶外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亦非純粹的娛樂,而是帶領學生們在遊戲與思辨中學習做出負責任的決定,甚至能發揮影響力影響家人及親朋好友。期待在法規與環境教育的雙管齊下,壽山能再現美好,地靈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