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面向最多元的是探洞活動。100 年4 月發布的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計畫,當中就有提到以石灰岩地質地形發展生態旅遊的構想,但是,國家自然公園成立的宗旨首要保護環境資源,其次才是教育和遊憩,而且園區還有一部分是軍事要塞管制區,要容許相關活動勢必需要有前置準備。
本處從101 年到106 年陸續進行相關的遊憩活動、洞穴環境、洞內生物等調查及活動管理規劃,尤以102 年進行的「石灰岩洞穴地景資源調查計畫」提出:「1.分區分級管理。2.限定季節容許活動。3.探洞申請機制,須由管理處認可的人士擔任嚮導,在人數總量管制下提供申請。4.搭配安全配備與行前教育。5.選擇容許與未容許進入的洞穴進行環境監測,探討活動是否造成影響與衝擊。6.引導民間力量協助經營管理。」等建議,以及104 年進行「石灰岩洞穴動物調查計畫」,瞭解壽山洞穴生物的多樣性型態,並檢視之前的分區分級管理劃分,做為主要架構。並在103 年、104 年與106 年,邀請學者專家、民間團體與相關主管機關召開座談會共同研商,並彙整與會人員意見,期望結合在地團隊力量合作經營管理。
在試辦階段,是以生態保育為優先的評估基準,後續管理亦有監測計畫作為配套,檢視活動在限定期間內開放,是否造成環境的負面影響或超載,並視監測結果調整管理機制,以達國家自然公園維護生態資源與永續經營的理念。
#108年元月起新管理措施Q&A